邮箱登陆 英文版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业与服务 党建与文化 信息公开 社会责任 招聘信息 网站群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文章 > 正文

高红卫:创新要有足够的激情 创业要有足够的理智

发布时间:2018-01-15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

各位创业者,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很高兴有机会到这个论坛与大家交流。我要讲的主要观点是:创新要有足够的激情,创业要有足够的理性。如果缺乏激情不可能创新,如果缺乏理性创业很可能失败。

有人称2017年是创新创业的溃败年,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激情四射的人取得成功常常需要失败做铺垫,这样的人创业第一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失败了,不会阻止他们继续尝试,暂时的失败只能不断强化他们的理性记忆,继续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因为对于那些有主体觉醒意识的人来讲,创业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享受,与怎样度过自己的生命历程的思考有关,与拥有和挥霍巨额财富的欲念无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和政府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吹响了创造新时代中国奇迹的进军号。

谈到创业,很多人以为除了独到创意、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和融资策略、营销技巧之外,没有更深刻的东西可谈。其实我不这么看,我认为商业理性比这些东西更重要。全球创业成功者仅有区区几个百分点,其实许多人是倒在了商业理性这个“鬼门关”下。

我认为,创新创业活动是与时代变迁、历史趋势乃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文明高级进化行为,并非仅仅是谋求产品上市、企业上市那么简单,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是其赖以前行的强大商业逻辑驱动力,可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有资料显示,到2017年7月底,我国市场主体总数已达7300多万户,平均每户小微企业有7到8人就业,每个个体工商户带动2.9人就业。第三产业是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呈现出总量持续增长、企业分工细化、区域差异显著、经营方式多元等特点,在国民经济13大类产业里小微企业排前4位的是批发零售业、居住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到76.49%,其中保持高速增长的领域是与互联网+相关的“双创”行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日本、欧洲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约为12年,美国约为8年多,而中国只有2-3年。特别是在一些科技密集、资金密集领域,多数新创企业存续期难以超过1年。这一组数据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小微企业运行的内在逻辑,如果能用商业理性予以理解,有助于创业者驾驭企业的命运。

我认为,如果不深入了解时代背景,不深刻理解新时代的商业逻辑,新设立的科技密集、资金密集型小微企业按照传统经营模式盲目追赶商业化浪潮,创业失败就成为大概率事件。毕竟,当前人类正在大踏步进入信息文明时代,主导信息经济运行的内在商业逻辑已经与工业文明时代大不相同,以工业经济时代甚至是农业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与做法站稳创新创业的脚跟必然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有人说信息技术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实这个概念低估了信息技术革命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性作用。我认为,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催生人类的第四个文明时代:信息文明时代。之前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

我认为,以土地资源为主要载体创造财富的时代属于农业文明时代,以矿产资源作为主要载体创造财富的时代属于工业文明时代,以大数据资源作为主要载体创造财富的时代属于信息文明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刚刚走过以工业文明为主导、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平行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正在向信息文明时代过渡。

每个文明时代的基本特征由那个时代主要资源的基本属性所决定。土地资源具有非移动性以及所有权的排他性,所以农业文明的主要特征必然是静态和封闭;矿产资源具有可移动性以及使用权的排他性,所以工业文明的主要特征必然是动态和适度开放;另一方面,由于高价值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越用越少(具有稀缺性),所以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又共同具有垄断性特征。但大数据作为一种主要资源与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大数据资源具有可传输性、所有权的虚置性以及使用权的容他性,且大数据越用越多(具有增殖性),这意味着,信息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必然是动态、开放、共享。因此,信息经济形态将显著地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形态,相应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也应该显著地不同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时代。如果当前的创新创业者没有号准这个“时代的脉搏”,无论开出什么经典药方都必然难以见效。

工业技术革命推动了包括能源、机器、交通运输以及通信技术领域的产业革命(简称为“四大产业革命”),大规模、高效率的制造业成为工业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企业成为社会性基本生产单位,商业和金融业等服务业应运而生。就全球而言,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尚未结束,但是工业文明的局限性和天花板已经在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中集中显现,甚至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显现。

工业文明贯穿着“劳动方式机械化、劳动分工精细化、生产过程节拍化、劳动组织集中化、产品生产规模化、经济体系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简而言之,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状态。一方面,工业文明的优势是规模化地组织生产能使社会商品供应快速增加,能够较为迅速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工业文明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与污染急剧加速,而且工业文明是一种依赖持续财富增长而发展的文明,财富的增长一旦停滞,工业文明就丧失了合法性。同时资本的强势地位和拜物教思潮的流行悄悄地偷走了人们的幸福感。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动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产业革命(简称为“新四大产业革命”),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业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各类根据业务需要活跃的业务团队将成为社会性劳动的基本单元,生产性服务业与再服务业等将应运而生。就全球而言,信息文明的历史进程尚处于萌芽期,但是信息文明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已经在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中初步显现,甚至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初见端倪。

信息文明将贯穿“生产方式智能化、劳动分工社会化、生产过程离散化、劳动组织网络化、产品生产个性化、经济体系分享化”等六大基本原则。简而言之,信息文明是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为重要标志、个性化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后现代社会文明状态。其主要特点大致表现为信息化、全球化、多样性与环保化、可持续发展性增强、万事万物互联、数据采集与应用无处不在、网络空间大幅扩张、人工智能大行其道、云化的经济与云化的社会同步发展等。这些特征区别于我们所习惯的工业文明。比如,云化的经济与云化的社会是一种非定常、非线性的经济与社会形态,过去某个企业、某个地区、某个国家,甚至某个家庭经济情况好,往往持续几十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不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了,可能是3年河东、3年河西,甚至可能是3个月河东、3个月河西了。这一切都是大数据和信息惹的“祸”。

同工业文明一样,信息文明也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信息文明的优势是定制化的生产能使商品的品种更加丰富,能够较为贴身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信息文明对人群的分化进一步加速,因为信息文明是一种依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制造、现实增强、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不断创新而发展的文明,一部分人将因为不了解这些技术的发展而被产业集群拒之门外,信息经济“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特点难以全面体现,过高的技术门槛有可能悄悄地偷走大众的参与感,使得推进信息文明建设的核心能力成为少数精英的专利。

无限增长的个性化需求,高度社会化的分工,以及高度离散化的生产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信息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必须能够应对持续不断的快速变化。目前看,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有可能适应这种变化,而持续不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将不停地形成新的分工和新的产业。因此,信息社会将会产生比工业社会多得多的职业,但许多职业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信息文明时代的劳动者一般不会终身呆在同一个岗位、甚至同一个企业,劳动者必须时刻准备着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甚至时刻准备着从一种职业转换到另一种职业。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难以严格划分职业界限的世界,人们可以随时选择职业(这将对教育理论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在信息文明时代到来之际,一个企业、一座城市必须接受劳动者频繁流动(包括地域和职业)的现实。劳动者迁徙自由和择业自由程度将被视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信息文明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也将成为一个企业对于信息文明时代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生命周期将与创业团队更替周期以及企业基本业务更替周期相分离。

基于上述时代背景与商业逻辑分析,最后我想对现实的与潜在的创业者提两点建议:

一是创业必须立足于为社会增加福利、为用户创造价值。

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买的没有卖的精),但在信息文明时代,市场信息的瞬间广泛传播,使得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趋于零,这意味着企业依靠信息不对称优势获取额外利益的可能性趋于零(绝大多数情况下“买的没有卖的精”将成为历史),同时营销信息传播的成本趋于零并不意味着制造商的利润增加,而是意味着消费者的福利增加。所有企业(哪怕是跨国企业)都在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创新创业企业不要指望通过电脑商城柜台式营销技巧提升市场竞争力,只能老老实实地通过能为社会增加福利、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与业务确保持续发展。即便是现在时髦的“烧钱圈粉”创业者,也必须以“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名义暗度陈仓,他们最终都必须回到通过真实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条正道上来。与其自欺欺人苟且,不如光明磊落创业。多少创业者倒在了这条害人不利己的血腥道路上,令人惋惜。

二是创业必须植根于能提供初创企业成长环境的产业集群生态圈。

一颗小苗不可能短时间成长为参天大树,即使有些树苗长得很快,材质也不会很好。在我看来,许多创业的“树苗”甚至被种到了戈壁滩上,这些创业者不失败才是奇迹。以往的产业集群生态圈主要是地域性的,信息文明时代的产业集群生态圈有一定的地域性但不完全取决于地域因素,因为云化的产业集群生态圈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聚集合适的生态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满足企业发展的各类资源需求。航天科工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航天云网)在全球率先开展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近130万工商企业与生产服务类企业已经成为这个生态圈的主体(其中90%以上是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2年多时间平台发布各类研制、生产、服务与采购需求近3400亿元,在线业务协作成交近1400亿元,初步显示出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圈对于小微企业成长的孵化作用。预计2018年云端注册企业数将超过200万户,累计发布需求约5500亿元,累计在线协作成交2500至3000亿元。

当前,全球企业正面临着大洗牌的格局。一批传统的明星企业已经倒下了,更多的传统企业还在剧烈的颠簸中辗转腾挪,试图找到一个可以渡过难关的安全通道。同时,一大批新兴制造企业正在崛起,新创意、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模式,引来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阵阵喝彩,大有抢夺产业龙头老大地位的气势。但是,我在认真考察、客观分析各类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数据后发现,部分传统企业可能会消亡,但多数传统企业短时间内不会消亡,新兴企业的产出总量仍然较小,业务覆盖面较窄,还不足以全面替代传统企业,因此新兴企业将与传统企业在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的产业集群生态圈会师,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同奋斗。我坚信,这其中必然包含北大学子们组建的创新创业团队。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监督举报

Copyright©2018版权所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网站运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航天科工大厦 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