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陆 英文版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业与服务 党建与文化 信息公开 社会责任 招聘信息 网站群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 正文

云享商业航天 引领数字经济——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

发布时间:2020-10-19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

10月1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拉开帷幕。论坛以“云享商业航天,引领数字经济”为主题,全面分享商业航天“十三五”技术和产业成果,共同探索“十四五”及未来发展路径,促进商业航天产业资源深度融合和快速发展,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助力国民经济建设和数字经济腾飞,助推国际多边合作交流。

本届论坛首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部门、地方政府、有关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团体和投融资机构等200余位领导和专家现场参加开幕式和主论坛,并在线上举办4个专题分论坛,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和来自9个国家的外宾,共同交流研讨世界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成果及未来发展构想。同时,论坛在线上举办商业航天产业主题成果展,并开展云对接、云课堂、云文创等丰富活动,全球观众可以近距离参观感受商业航天发展成果。

 

重磅发声引领新时代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在论坛开幕式上,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致欢迎辞,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杨小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科学与创新理事会俄方主席谢尔盖·涅多罗斯列夫,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分别致辞。

袁洁在致辞中指出,商业航天作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其无限的生命力与巨大的活力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推动着世界航天产业的创新发展,也将在实现我国航天梦、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历史性作用。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国内外各界凝聚智慧、共商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平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域精英相聚英雄的城市武汉,共议商业航天发展成果,共谋商业航天生态建设,对推动商业航天国际合作、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袁洁介绍,航天科工作为国家级战略性高技术创新型企业,紧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多年来在空间运输系统、卫星及有效载荷、空间信息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多个国家级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十三五”以来,航天科工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急需,着力加强航天领域前沿性、颠覆性和替代性技术研究,整合社会资本、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资源,系统实施了一系列商业航天工程,旨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满足商业化市场需求的航天先进技术和产品,助推我国航天产业的商业化发展进程。

袁洁强调,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经济全球化发展面临全新挑战,同时也为推动航天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构建带来新的机遇。

未来,航天科工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航天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与致力于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国内外同行携手同行、加强合作,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推向新高度,努力在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进程中,发挥好中央企业的主力军和顶梁柱作用。

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由中国航天科工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国瑛主持。

系统总结商业航天“十三五”发展成果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符志民,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席让·伊夫·勒加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副院长葛玉君,意大利航天局前局长、特伦托大学实验物理系主任罗伯托·巴蒂斯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邹永庆,俄罗斯宇航总公司总经理德米特里·罗斯库托夫分别做主旨报告。

符志民代表航天科工作了《把握数字经济机遇 创新商业航天发展》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商业航天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科技行业发展主线之一,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回顾了“十三五”以来国内外商业航天发展进程,从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方面系统总结了航天科工商业航天产业“十三五”发展成果。

航天科工实施“五云一车”系列商业航天牵引工程,旨在推动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国家空间基础设施迈向体系化发展和全球化服务的新阶段。通过推进虹云工程和行云工程建设,构建以天基宽带互联网和天基窄带物联网为骨干联通的天基信息网络。虹云工程圆满完成国内首个全系统、全流程、多用户宽带卫星互联网通信试验,计划年内开展“低轨卫星互联网+5G+智慧船舶物联网”的多网融合应用,进一步探索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服务模式,为我国星地融合网络建设提供支撑保障。行云工程α阶段双星于2020年5月成功发射入轨并圆满完成各项在轨测试,成功开展了国内首次低轨卫星星间激光通信试验,多项天基物联网核心技术得到有效验证,计划于2021年完成行云工程β阶段组网建设,届时将实现小规模业务运营,初步实现天基物联网服务。通过推进飞云工程和快云工程建设,实现临近空间的局域信息增强和快速敏捷组网,与虹云工程和行云工程共同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式天空地信息网络格局。飞云工程已实现基于太阳能无人机平台的8000米高度局域网通信系统演示飞行试验。快云工程已圆满完成平流层超长驻空浮空器验证飞行试验。通过腾云工程建设,实现可重复使用空天往返飞行,夯实进出空间能力,已完成我国首次组合动力模态转化飞行试验,实现了空天飞行动力技术重大突破。通过推进飞行列车工程建设,突破高速低真空磁悬浮各项关键核心技术,以航天技术实力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目前正在联合优势单位共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协同发展。

高可靠、低成本、大规模进入空间能力是航天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体现。航天科工持续推进“无依托测试、无依托发射、无依托测控”为显著特点的新一代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型谱化发展和常态化运行。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9次发射任务,创造了同一发射工位和同一型号火箭发射时间间隔最短纪录。正在攻关研发我国推力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吨以上。

空间信息应用产业是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航天科工大力拓展空间信息应用产业,通过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行业应用,消除信息“数字鸿沟”,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航天科工面向应急通信保障、农村偏远地区通信、海上通信等特殊场景应用需求,参与建设了我国海拔最高的6500米基站等多项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工程,累计建站1500余个。自主研制的卫星通信应用系统,装配模块化方舱医院,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力量。持续发力“北斗+交通”融合应用,实现了国内22个省市超过35万辆的“两客一危”、货运车辆在线服务。打造的“天基网络地面服务平台”汇聚了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各类天基资源,构建从卫星到应用的一站式卫星资源服务平台。

航天科工秉承“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领航共建对全球经济发展有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中,火箭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具备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卫星产业园一期工程2020年底将具备年产100-200颗1吨以下通用卫星的能力,产线、产能建成后将向社会广大商业航天企业开放使用,着力打造资源集约、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发起设立了“天基物联网产业联盟”“卫星即服务产业联盟”“商业航天产业联盟”,持续推进商业航天技术和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在国家首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航天云网上建立“商业航天专区”,推动商业航天产业不断升级。

前瞻商业航天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航天科工在“十四五”时期将紧紧围绕建设航天强国战略目标,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坚持把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作为推进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社会提供性能更优、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质量更好、客户体验更加完美的产品和服务,坚定走出中国特色商业航天发展之路。

“十四五”时期,航天科工将加强顶层战略谋划,持续加大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和协同创新等自主创新力度,把商业航天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行资源配置,提升航天产业链发展水平。

“十四五”时期,航天科工将在构建空间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商业航天系统能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同步带动国内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运载火箭产业方面,坚持突出“快速、廉价、高效、可靠”特色发展快舟系列火箭,推进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在商业发射常态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发射准备周期和任务间隔,提高组批发射能力;开展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攻关,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到2023年实现快舟系列火箭年发射量翻一番,到2025年实现固体动力技术比肩世界一流。

在卫星及应用产业方面,突出天基互联网/物联网关键技术验证先发优势,服务我国天空地融合信息网络建设需要;推进卫星低成本批量化制造产业链布局,持续发展系列化特色载荷产品,推动空间信息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众日常生活;2023年前初步完成行云工程建设,2025年形成“设计—制造—运营—应用—服务”五位一体的天基物联网产业生态,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天基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在空天飞行及动力产业方面,基于组合动力打造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工程,致力于提供环保、高效、便捷、安全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在未来实现航班化运营,推动人类实现自由进出空间的“航天梦”,支撑人类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2025年前完成水平起降飞行演示验证,具备工程应用能力。

“十四五”时期,航天科工将着力推动国际合作,坚持拓展商业航天技术和产品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向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全球用户提供更多的商业航天服务,助力建设全球互联互通的“天基丝绸之路”;坚持搭建以商业航天论坛为代表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国际航天交流合作更加深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航天智慧和力量。

搭建云端交流平台,全球观众近距感受商业航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开展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是世界航天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本届论坛深入落实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搭建了国际化的商业航天产业融合与合作的高端专业平台,汇聚了国内外商业航天产业链优质资源。本届论坛首次借助云端的形式向全球观众开放,让更多人可以线上参加商业航天论坛、近距离感受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来自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乌克兰、土耳其、哥斯达黎加等9个国家的专家和国内航天领域的领导专家参与了线上4个主题分论坛的专题分享,围绕商业运载发射与推进技术、卫星互联网助力新基建发展、空间信息应用服务数字中国、商业航天生态发展等领域,共享新技术、交流新模式、前瞻新业态。

论坛同期举办了商业航天产业主题成果线上展览,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参展,涵盖商业运载发射、微纳卫星研制、浮空器、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空间信息应用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产品、解决方案与前瞻部署,首次全面、生动地展示了国内外商业航天产业“十三五”发展成果。其中,航天科工以企业整体形象精彩亮相,重点展示了“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微小卫星平台、快舟系列运载火箭、空间信息应用产业、浮空器产业等项目产品,全面介绍航天科工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蓝图、优势项目和系统解决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深度合作,论坛举办了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线下推介及云对接活动,发布了基地最新建设进展,展现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论坛前夕举办了云课堂活动,商业航天领域专家黄志澄讲述了商业航天的发展历程,论坛网站同步上线了商业航天系列文创产品,以科普和文创等形式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对商业航天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领域的专业化论坛,是系统研讨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交流平台,也是全面展示商业航天产业最新成果、推进产业合作发展的重要窗口。从2015年首届论坛路径探索、第二届生态构建、第三届国际拓展、第四届成果纵览、第五届共建生态,到今年第六届云享航天,论坛努力构建国际化的商业航天产业融合与合作的高端专业平台,全面展现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成果,为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届论坛由科学技术部、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承办。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监督举报 科技期刊

Copyright©2018版权所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6735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081号

网站运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航天科工大厦 邮编:100048